管理镶嵌数据集包括:浏览轮廓属性表、添加镶嵌数据、重新指定路径、构建概视图、重建边界、清除数据、统计信息、导出数据、创建影像金字塔等,下文将对以上操作进行详细描述。
选择数据源列表中的镶嵌数据集,右键单击“浏览轮廓属性表”,打开镶嵌数据集的属性表,实质为轮廓线的属性表,其中每一条记录对应一个轮廓对象。属性表主要字段内容:
![]() |
图:属性表 |
在完成创建镶嵌数据集之后,可继续将.tif、.tiff、.img影像文件的添加至当前镶嵌数据集中。
功能入口
选择数据源列表中的镶嵌数据集,右键单击“添加镶嵌数据”,打开“添加镶嵌数据”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可添加新的影像文件。工具栏区域,提供了添加影像工具按钮,可通过单个文件、文件夹及文件夹清单三种形式添加。影像文件列表添加完毕后,影像文件路径等信息就写入镶嵌数据集中。
为镶嵌数据集创建影像金字塔,目的是提高大批量影像数据的显示效率。程序会对原始影像按照某种规则构建多层金字塔,不同比例尺下显示相应分辨率的金字塔影像。且在镶嵌数据集构建概视图时,必须要求镶嵌数据集中的所有影像具有金字塔,以提高数据浏览速度。
功能入口
选择数据源列表中的镶嵌数据集,右键单击“创建影像金字塔”,打开“创建影像金字塔”对话框。
参数描述:对创建影像金字塔的参数进行设置,包括重采样方法、编码方式及任务数设置。
为了提高镶嵌数据集的显示效率,数据默认小比例尺下只显示镶嵌轮廓线,不显示原始影像。
功能入口
选择数据源列表中的镶嵌数据集,右键单击“构建概视图”,打开“构建概视图”对话框。
参数描述:对概视图最大宽度、最大高度、采样系数以及输出路径进行设置。
![]() |
图:设置无值压盖对比图 |
镶嵌数据集构建概视图,是对原始影像按照某种规则重建多层金字塔,用于小比例尺下显示,构建了概视图后,在概视图输出路径下将产生影像文件,并且在轮廓子数据集的属性中,追加了概视图相关记录,包括概视图影像文件的文件名和路径、影像文件分辨率信息等信息。
![]() |
图:轮廓属性表中增加概视图记录 |
若镶嵌数据集中的原始影像文件位置发生变化,或需要重新指定生成概视图的路径,可通过“重新指定路径”对文件位置路径进行更改。
功能入口
选择数据源列表中的镶嵌数据集,右键单击“重新指定路径”,打开“重新指定路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更改镶嵌数据集中已有文件列表中文件的路径,包括原始影像文件路径和概视图路径。
参数描述
功能入口
选择数据源列表中的镶嵌数据集,右键单击“清除数据”,打开“清除数据”对话框。
可选择“从镶嵌数据集移除所有记录(包括概视图)”删除所有数据,也可选择“仅删除概视图”把已创建的概视图从数据集中删除。
当镶嵌数据集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例如:删除某些影像、增加新的影像、影像存在裁剪范围数据等情况,单击此功能可对镶嵌数据集重建范围。有关重建范围的应用请参看影像地图配置-重建数据范围。
功能入口
选择数据源列表中的镶嵌数据集,右键单击“重建范围”,打开“重新范围”对话框。
参数描述
重建范围对话框中提供三种范围更新选择:重建轮廓、重建边界、重建裁剪范围,用户可选择一种范围进行更新,同时支持多选。
裁剪偏移:当影像轮廓所确定的裁剪区,其边界存在一些无值,可设置“裁剪偏移”量,从而使裁剪区小于轮廓,即为影像轮廓向内缩小指定像素值后的区域。
影像有效区域的形状,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凸多边形的情况,如下图,影像有效区域为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属于凸多边形,另一种是非凸多边形的情况,也就是不规则形状。
![]() |
![]() |
图:影像有效区域为凸多边形 | 图:影像有效区域为不规则形状 |
针对影像有效区域形状的不同,在执行自动计算裁剪范围前,需要注意启用对应的设置项。
对于有效区域为不规则的形状,必须勾选“复杂多边形”;对于有效区域为凸多边形形状,无需勾选“复杂多边形”选项,但若勾选该项,同样可以获得正确裁剪区。
若勾选“精确裁剪”选项,裁剪区的计算将基于原始影像数据,因此更加精确,若不勾选“精确裁剪”,裁剪区的计算将基于影像金字塔进行,虽然计算精度不如基于原始影像数据的,但是计算速度快。
自动计算裁剪范围操作在提取影像有效边界时,将非无值的像元判断为有效区, 当“容限”值为0时,也是默认值,无值为唯一值,当“容限”值为非0时,无值将为该容限内的多个值。因此,设置容限后,可以去除影像有效边界上接近无值的杂质像元。
此外,针对有效区域为凸多边形形状的情况,勾选“复杂多边形”也可以获得正确结果。
原始影像文件 |
裁剪区自动计算结果 |
支持情况 |
|
3波段 8位无符号IMG影像 无值:0 |
|
基于原始影像精确计算 |
√ |
基于金字塔计算 |
√ |
||
3波段 8位无符号IMG影像 无值:0 |
|
基于原始影像精确计算 |
√ |
基于金字塔计算 |
√ |
||
单波段8位无符号 IMG影像 无值:0 |
|
基于原始影像精确计算 |
√ |
基于金字塔计算 |
√ |
||
3波段 8位无符号IMG影像 无值:0 |
|
基于原始影像精确计算 |
√ |
基于金字塔计算 |
√ |
||
7波段 8位无符号 TIFF影像 坐标系:EPSG:4326 影像大小:238M 无值:255 影像有效值区域形象特殊之处: [1] 类似飞地,与主体有效值区域有一个像素连接点 [2] 飞地,与主体有效区域没有连接
|
类似飞地裁剪正确
飞地由于面积太小所以忽略 |
基于原始影像精确计算 |
√ |
基于金字塔计算 |
√ |
||
3波段 8位无符号 TIFF影像 无值:无值不唯一,有多个无值 |
暂不支持有多个无值的影像的有效值区域的自动计算 |
基于原始影像精确计算 |
--
|
|
基于金字塔计算 |
-- |
这种获得影像裁剪区的方式适用于已经具有每幅影像的裁剪区面对象,要求每幅影像裁剪区存放在独立的 .shp 文件中,并且该 .shp 文件名称与对应影像文件同名。
另外,在添加影像到镶嵌数据集中时,也提供了读取裁剪文件来更新裁剪子数据集的入口,详细说明可参看创建镶嵌数据集-读取裁剪范围",若影像无对应的 .shp 文件,裁剪区仍默认为影像的轮廓。
读取裁剪文件的方式比较适合下面的影像,单幅影像有效区域以外的无值区域,无值并非单一值,这类影像不支持自动提取裁剪区。
![]() |
图:影像无值区域的无值不唯一 |
获取了影像裁剪区,就可以使用裁剪区来控制影像只显示其有效范围,在影像图层的属性面板中,将“裁剪类型”设置为“数据裁剪”,此时,将使用裁剪子数据集裁剪显示影像,具体操作请参看裁剪显示影像"。
注意:由于概视图的创建也会使用影像的裁剪区,因此,若重建了裁剪范围,您可以根据概视图的显示需要考虑是否重建概视图。
统计信息是为镶嵌数据集的显示设置不同的拉伸方式做数据准备。设置拉伸方式需要统计镶嵌数据信息,如若再此处没有统计信息,在设置镶嵌数据集显示拉伸方式时,系统会弹出提示框提示先统计镶嵌数据信息。
功能入口
选择数据源列表中的镶嵌数据集,右键单击“统计信息”,程序将逐个统计镶嵌数据集中影像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方差等信息。每个影像会在影像存储的文件夹内生成单独的统计信息文件(*.xml),文件名称与影像文件名称相同。
功能入口
选择数据源列表中的镶嵌数据集,右键单击“导出数据”,打开“导出数据”对话框。
参数描述:程序提供了两种导出方式分别是:导出文件和导出文件清单。用户可根据需求选取一种导出形式。两种导出方式均支持设置以下参数:
当前镶嵌数据集中的数据发生变化,例如:需要删除某些影像、增加新的影像、或者影像文件的路径发生变化等,就需要通过下面的功能对镶嵌数据集进行更新。